网站首页>业内新闻>连坛纵横
阅读史:传统连环画研究的新进路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3-07 13:37:17

所谓传统连环画,是指以中国传统线描和写实造型为基本风格,以图画叙事为媒介属性,以便携小书为形制特征的一种独特的漫画类型和通俗文化形式。自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正式诞生,到90年代急遽消亡,在20世纪的中国大众传播史上,传统连环画以其独特的媒介文化魅力,深刻地嵌入20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之中,成为几代人共有的文化记忆。

“失语”的阅读大众

但令人遗憾的是,如此宏富且影响甚巨的大众文化文本个案,却远未得到学界足够的研究与探讨。受连环画属于“美术”文本思想的局限,在少量既有文献中,以“作者/作品”为核心脉络的编年体绘画史著述成为传统连环画研究的主流,而作为书籍媒介传播活动的重要一极——连环画的普通阅读大众,在学术界长期处于集体“失语”状态。

这种忽略的直接后果是,面对中国文化传播史上持续超过半个世纪的罕见阅读景观,我们至今无法得知,那些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的普通连环画读者,他们是谁?他们为什么而读?他们读些什么并怎样去读,又在心灵与行为上有何人生影响?概言之,20世纪中国连环画与其读者及所处社会是何关系?这些问题,至今鲜有研究专论,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大众传播经验史研究的一个缺憾。连环画不仅仅是艺术文本,同时也是以书籍为形制特征的传播媒介,以此为视域,连环画的社会意涵和研究空间则会大为拓宽。20世纪80年代肇始于书籍史的阅读史研究,为中国传统连环画研究提供了新的进路。

阅读史范式及其意义

阅读史研究在当下西方已蔚为大观。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传统书籍史只关注作者和文本的精英意识与局限,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罗杰·夏蒂埃(Roger Chartier)、乔纳森·罗斯(Jonathan Rose)等人不约而同地提出“阅读史转向”的观点,从优先关注作者与文本,转而重点研究读者受众及其阅读反应,而阅读史对下层普通民众和个体心灵的关怀尤为引人注目。如达恩顿、夏蒂埃等人对19世纪法国农民、工人和妇女的阅读情况与心态变化的细致考察,试图回答“文本如何改变普通读者的心灵和生活”这一问题。其中,达恩顿针对阅读史研究所概括的“谁在读”“读什么”“在哪里读”“什么时间读”以及更为重要的“为什么读”“如何读”“读后反应如何”的说明和规划,渐趋成为阅读史研究的经典范式。

连环画媒介的通俗文化特质,从根本上决定了其阅读大众的“草根”属性。阅读史范式对于传统连环画的意义,首先在于将研究者的眼光从“作者/作品”的传统模式和精英叙事移开,转向沉默于历史中的那些形态万千的普通阅读大众,深入20世纪的不同历史阶段连环画读者的精神世界,以微观视角还原普通民众如何借助连环画阅读与媒介使用展开自身的文化实践,此种文化又如何塑造普通民众的身份认同、情感和日常生活。其次,按照达恩顿提出的书籍媒介的“传播循环”(Communication Circuit)分析模式中,书籍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之间为一种彼此勾连的互动关系。阅读史范式对于中国传统连环画的介入,正是对作为书籍媒介之连环画所谓“传播循环”历史轨迹的复原,使20世纪连环画一度断裂的传播生命得以完整,进而深化和丰富对20世纪中国连环画这一重要大众传播形态的整体性认识。最后,传统连环画阅读史将研究视角聚焦于20世纪连环画普通受众的阅读心态与媒介文化实践,对于突破当前国内阅读史研究精英叙事的局限,促动其实现“眼光向下”的路径拓展,不无裨益。

研究对象与方法

传统连环画阅读史的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传统连环画阅读行为的外部世界。其一,谁在阅读。在以“读者”为主体的研究视野中,不同历史时期连环画阅读大众的群体身份与社会构成将从历史的隐匿状态而得到突出的具象呈现。其二,阅读什么。包括读者如何获得连环画,具体为20世纪各时期连环画的出版发行与营销方式;作为阅读对象的连环画的内容题材,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制度从根本上规制着读者的阅读内容。其三,阅读空间。在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的“媒介场景”理论视野中,连环画媒介诸如家庭、学校、租书摊等各种私密与公共的阅读空间,均会导致读者在不同阅读场景中的媒介使用行为、情境心态与文化实践。其四,阅读与社会交往。连环画既为书籍媒介,在其文本阅读价值之外,必然具有作为社会关系中介的意涵,诸如寂寞陪伴、礼物馈赠、地位赋予、物品交换、规范强制、话题制造、人生经验、家庭关系等,无不体现着连环画作为中介工具的社会交往功能。其五,阅读的社会回应。所谓“阅读即政治”,如果对20世纪不同时期有关连环画的媒介批评和读者来信进行考察不难发现,围绕“小人书”阅读所展开的商业、政治、社会权力与意识形态诸因素间的博弈“虽小道亦足可观”。

第二,传统连环画读者的心灵世界。其一,为何阅读。作为大众通俗媒介的连环画,在其“以图叙事”的媒介禀赋与所规范之知识形态方面,具有特殊的文化属性,由是给读者带来种种阅读期待与媒介使用的心理动机。其二,如何阅读。连环画的阅读即是对文本编码的理解与意义获取。历史变迁如斯,而读者总是以不变的“传播快感”为核心机制,接受和处理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连环画文本并获取其意义。其三,阅读影响。按照传播学的一般观点,连环画阅读通常会对其受众产生从“认知”到“心灵”再到“行动”的各种效果影响:知识获得、价值观、具体的社会行为,诸多效果呈现出连环画阅读影响的自身复杂性与历史多样性。其四,阅读共同体与文化记忆。在当下的各种连环画收藏网站中,广泛存在着20世纪60—80年代“读连环画长大的”一个特殊群体——“连友”,借用扬·阿斯曼(Jan Assmann)的文化记忆理论,将会烛照出中国传统连环画作为一种阅读文化,如何与个体心灵互动互融而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在研究方法上,举其要者,约略如下:其一,史料与文献考察法。传统连环画阅读史属于包括书籍史、阅读史、出版史、文化史和美术史等多学科的史学问题研究,且时间跨度较大,需要对大量史料文献作艰苦细致的搜集、钩沉、比较与诠释,由此获取对20世纪连环画及其阅读活动的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认识。其二,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该方法着重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研究,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传统史学所忽略的档案、书信、日记、原始记录、口述史料与考古发现等,是传统连环画阅读史研究获取资料并作论析的重要手段。其三,文本细读法。此方法为20世纪英美新批评学派所首创。文本细读法的运用,意在对以读者回忆为主的连环画阅读史料进行缜密细致的语义与语境分析和阐释,以此尝试进入20世纪中国连环画读者大众的心灵世界,同时还应注意与社会及历史背景的相互观照。


上一条:让连环画助力推广普通话    下一条: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