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家主页>>佳作赏析>>正文
悲壮的"十九座坟茔"(图)

  

赵奇
连环画《山中,那十九座坟茔》是根据作家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描写"九大"前后林彪任国防部长期间,我军某部D师政委秦浩为了个人捞取政治资本,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不顾龙山地质风化严重的客观事实,抢进度,不惜代价地修筑地下战备工程的"荣誉室",结果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工程报废的悲剧。原著曾荣获1984年度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第一名。它是作家继《高山下的花环》之后的又一力作。其作品的震撼力与影响力不比《高山下的花环》逊色,并摒弃了《高山下的花环》中落入俗套的人物关系描写,即梁三喜的母亲救护了童年的赵蒙生;梁、赵二人结成兄弟,大猫、二猫。赵长大后又在部队里与梁母相认。作者本人也认为这是一个败笔。

  但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并不像《高山下的花环》那样适合用连环画表现。因为该小说塑造的人物众多,而且性格各异的人大多穿着同一种服装,那就是"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的军服,不易识别;场景又单调,仅仅围绕山洞和帐篷内外展开故事情节。画家赵奇知难而上,深入部队体验生活。他那独特的艺术风格使画面扩展,画幅之间过渡自然流畅,具有宽银幕电影的视觉效果。对人物的刻划,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手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本来不好画的内容,不仅画出来,还赋予了较深的含义。《中国连环画》创刊号(86/1)在节登27幅的同时配发了著名连环画家费声福(笔名贝士田)的评论文章,对赵奇善于运用特写的"老手法"给予高度评价:"在手法背后,有着对人物的理解和生活的积累,才能抓住那可贵的、最能显示人物性格的一瞬间。可见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方法问题,而是作者多种修养的一个体现。"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封面

  读者可以注意到书中的每个主要人物都有头部特写。例如,用嘴巴的特写讽刺师政委秦浩靠耍嘴皮子往上爬;用眼睛的特写表示营长郭金泰的愤怒与无畏。

  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下用连续的画面表现故事情节、人物对话,特别是在室内,是连环画表现的大忌。这样才有贺氏范例--《山乡巨变》中亭面糊和龚子元喝酒一段(第278页-295页)。贺老先生当年使出浑身解数,从不同角度表现这一场景,终成经典之作。在《山中,那十九座坟茔》中也有类似的难题。例如"锥子班"班长彭树奎和他的老乡连指导员殷旭升在连部的木板房内谈话一段(第234页-239页)。两人隔着桌子,殷旭升面对读者,彭树奎始终背对着读者,视角不变,像连续的电影画面,一气呵成,丝毫没有拖沓之感。而这一连续的画面主要是通过殷旭升的面部表情和彭树奎的背部动作表达故事内容的:

  234 殷旭升眼睛看着桌面,字斟句酌冷冷地说……彭树奎一听是让他揭发郭营长,眼里透出愤怒的光。(读者看不见他的表情,但他僵直的背部已显露出来。)

  235 殷旭升面无表情迎着他的目光,说出的话很有分量:彭树奎犹豫了。

  236 殷旭升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彭树奎抽着烟在思索。

  237 殷旭升见政治思想工作起作用了,忙急切地再诱导;树奎在作最后抉择。

《山中,那十九座坟茔》选页

  238 当彭树奎避重就轻地说时,殷旭升倒紧张起来,似乎他的耳朵都在使劲听,手握着钢笔准备记录。

  239 当彭树奎说完转身走时,我们仍然看不见他的脸。脚本写他心里堵得慌,画家通过他僵硬的手表达出来了;殷旭升终于完成任务,表情也放松了,似乎还有一丝蒙娜丽莎式的微笑。

  该连环画完成于八十年代中期。时隔十几年能够正式出版,让广大的读者欣赏、品评这部佳作,也是出资出版这套连环画的收藏爱好者对中国连环画出版事业的一个贡献。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好作品不应该、也不会被埋没。

文:刘向全 关长青  
 在线浏览
赤帜高擎
赵奇 绘
大沼泽地的"人豹"
赵奇 绘
带枪的新娘
赵奇 李振华 等 绘
爬满青滕的木屋
赵奇 绘
原野
赵奇 绘
山中坚持
朱光玉 绘
 网上书店
定 价 ¥300.00
会员价 ¥280.00
定 价 ¥300.00
会员价 ¥205.00
定 价 ¥198.00
会员价 ¥148.00
定 价 ¥100.00
会员价 ¥100.00
定 价 ¥100.00
会员价 ¥90.00
定 价 ¥100.00
会员价 ¥80.00
 藏品交流
   丘吉尔的女间谍 倪洪泉,王忆贫 8.8品 ¥18.00 成交
   商洛山中-李自成之二 秀公,新国,新昌 8.2品 ¥4.00 成交
   寻找奇怪的汗 晓舟 8.2品 ¥8.00 待售
   古镇奇兵 徐宝铭 9.2品 ¥12.00 成交
   鲁滨孙飘流全集(下) 倪洪泉,王忆贫 8.2品 ¥7.00 待售
   绿林巾帼(上下) 赵奇 8.5品 ¥28.00 成交
 相关文章
   最后的陈述
   学术精华
   无知无畏谈赵奇
   柳暗花明又一村
   激情与理智
   关于《东北连环画精选集》答读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