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家主页>>连坛往事>>正文
《武训画传》风云录(图)

  年初,我偶得一本民国廿七年初版,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再版线装连册,是由段承泽先生编纂,孙之隽先生于民国二十五年精绘的《武训先生画传》。我盛兴赏阅,感慨万千。

  

《武训画传》选页
武训(1838-1897)山东堂邑县武家庄人,家境贫苦,是清政府压迫下的一个平凡农民,也是一代行乞兴学的奇人和先觉者。他早年丧父,随母亲讨饭,极进孝道。少时多次欲上学读书,都因贫寒而不能如愿。三次为人家做工,受尽冤屈后气愤病倒在床,思量数日,方悟以往受欺辱,皆因吃了不识字的亏,然而天下象他一样失学受苦的人有很多很多,激发了他对本阶级孩子们的同情和热爱。于是立下志愿,兴办学校,开通民智。以行乞敛金30年,积银数千两,捐基地,置田园,建校舍,亲自劝穷苦父亲送子弟入学。“先生睡觉,学生胡闹,我来跪求,一了百了”他的精诚感动,造就优良校风。在他去世之前,兴办了柳林、杨二庄、御史巷三所义熟。致此,武训先生被赞誉为普及教育之先导,私人兴学之表率。

  早在民国十六年冬天,段承泽将军(1897-1940)(河北定县人)驻军泰安时,听到朋友们谈及堂邑武训行乞兴学的故事,深受感动,为学习武训舍己为人、至诚忘物的伟大精神,立志退赃赎罪。身体力行,将一切私产捐献出来,安置难民,1930年在包头建立河北村,1933年开办包头新村武训小学。为纪念武训先生百年诞辰,弘扬其精神,特邀请赵伯庸先生作歌八首,决定采用连环画的方式,经友人介绍孙之隽先生担任绘事,多次约请孙之隽先生(9104-1966.9.4)到“河北新村”同住,历时六个月,于是第一本《武训先生画传》就这样在两人的愉快合作中完成了。

  1937年四、五月间,《画传》在天津《大公报》连载60幅,原拟即行刊印成册,广传于世,正值七七事变,未暇顾及。同年又从定稿104幅中,精选出几幅,制成年画,并附赵伯庸先生所作歌曲,交由通俗读物编刊社出版。

《武训画传》选页

  此后,孙之隽先生又以连环年画形式再次画了武训的故事,由天津杨柳青出版发行。

  1938年段承泽先生在长沙出版《武训先生画传》单行本,1940年段承泽先生逝世,段夫人王赓尧把全部画版捐赠给生活教育社,由陶行知先生作跋,在1943-1945年间,曾印刊第六版,并译成英文对外出版发行。由此感动了孙瑜、赵丹先生,并促成电影《武训传》的拍摄。

  1949年冬天,前上海武训学校校长李士钊先生受陶行知嘱托,到北平找到孙之隽先生商议重绘武训画传。1950年2月始至7月中旬,这本孙之隽先生生平第三次绘制的《武训画传》面世了。

  但是,当《画传》刚刚出版后,就发生了对武训的讨论进而批判的一场全国性意识形态斗争的政治运动。在这场解放初期的运动中,许多歌颂过武训的人被迫检讨,相关宣传武训的书籍遭禁止。《武训画传》和它的两位作者被公开点头批判,继而在“反右”、“文革”中一再受到罹难,两位作者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和打击,孙之隽先生含冤去世,李士钊先生遭摧残。

  当我们今天重新欣赏这本《武训先生画传》的时候,追忆孙之隽先生三次画武训的过程,忆及陶行知、段承泽、李士钊……为宣扬武训精神的所做的一切努力,难道我们的心灵不能再一次被震撼吗?

文:张聪  
 相关文章
   《武训画传》风云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