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名家主页>>连坛往事>>正文
回忆上海连环画学习班

  解放前的连环画虽拥有众多的读者,但就其性质而言,内容低劣,技法简陋粗糙,画作者大都为了生计,根据古旧小说和荒诞的戏曲编绘而成。自然也说不上它的艺术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才真正让中国连环画获得了新的生命,尤其得以健康的发展壮大,从而成为今天的一种完美独特的艺术形式,为人民大众所喜爱。记得在解放之初,上海市党和政府为了占领连环画这个阵地,首先在四川北路新华书店楼上建立了连环画编创机构,编绘出版新连环画,一批反映以老解放区新生活的新连环画《福贵》、《血泪仇》等就是在这里出版问世的。另方面在1950年的约七八月间,由上海市文化局、上海美协联合举办了“上海市连环画学习班”(称第一期),对旧连环画工作者进行培训改造,让其为新连环画服务。这期学习班学员约80余人,班址在原上海老体育馆楼上(即现卢湾区体育馆),学制为9个月,课程时间为每周二、五下午。学习班由上海美协秘书长沈国衡先生总负责,沈先生既是著名的漫画家,又是社会活动家,上海刚解放时,私营书店出版的连环画大都经他审批后才得以出版,可见他对连环画比较了解,也比较重视。学习班经他筹措,邀集了一大批社会名流及来自老解放区的美术家们来学习班当课程老师,如:米谷(上海美协主席)、赵宏本(上海连环画作者联谊会会长)、顾炳鑫、罗盘、杨德伟、程十发、张栾平、丁浩、颜文梁、韩尚义、沈柔坚、徐克、吴耘、李寸松、赵延年、洪荒等。当时我年仅21岁,刚从汪玉山先生那里学徒期满即投入了学习班的学习。在学习班里有两件事至今让我难忘:一件是进学习班进行口试时,赵延年先生问我?你对美国侵略朝鲜有何看法?我支吾了半天答不出所以,后赵先生笑笑说:你画的连环画我看过,线描很流畅;你很年轻,今后要多关心政治时事……赵先生这两句短短的话,至今还记忆在我的脑海里。记得1963年间赵先生来昌,我接待了他,还谈起这段往事。另一件就是学习班开学不久,沈先生为让学员提高创作新连环画的积极性,他协同三联书店编创了一批新连环画脚本,共37部,我画的那本题名为《水牛还家》,内容反映江南地区一贫苦农民受地主压迫交不起地租。地主老财强行牵走他唯一赖以活命的一条水牛;解放了,农民翻了身,斗倒了地主,水牛还了家。这是个全新的题材,故事生动感人,我被脚本中的情节所吸引,很想画好这一本连环画,可是力不从心,因我跟汪先生学的是古装连环画,虽有些画传统画的基础,面对手中的脚本很不够用,一时束手无策,十分困惑,后来在顾炳鑫、罗盘二位老师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完成了这本记有历史性的创作。

  学习班的学习生活既严格又活泼,每位老师各有专长,有的教透视构图;有的教人物结构;形象塑造及人物表情;有的教色彩及人物的疏密关系等。尤其来自老解放区的老师们以自己的作品作示范,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创作经历及他们自己的革命的历程,这对我们每个学员都是个全新的教育,这些课程不但让我们深受技法上的教益,更让我们树立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新的向往,更加坚定自己的艺术道路。九个月的学习生活,时间虽然短促,确实胜似读了数年的艺术院校。在学习期间,我是全身心的投入的,对每位老师们的讲课都作了笔记,这些笔录如果保留到今天,却是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可惜经过“文革”已荡然无存,真遗憾!

  学习班结业后,美协从学员中挑选了12人,我有幸也被选入,留在绍兴路二号小楼里定名为美协创作研究所继续学习及待分配。大约过了半年,文化局抽我们去参加三反五反和土改,我随上海市文艺工作团赴安徽皖北怀远县参加土改,直到1952年3月才回来。不久就由市文化局分配支援来江西参加工作,同来江西的还有张伯诚、汪伟光、王木天等六位,其他同学亦分配到广东、福建、宁夏等地。后来连环画学习班又继续由市文化局江大中先生主持办了两期,培训了达百余人,分配到全国各地,后大都成为各地方的连环画骨干力量。

  以上这段往事,距今已半个世纪,本想早把它写出来,但一直没有时间去回忆去捉摸,现我已到了古稀之年,与我同班的同学们大都已七老八十,特别是教导我的老师们,大都已离我们而去,如再不写出来,可能就来不及了,近来我集中一周时间,拟出这篇粗浅的短文,仅作我对上海连环画学习班的情感表达和对我尊敬的老师们的谢意。

  由于时间较长,难名有遗忘之处,如有知情者,当请赐教。

文:邱小玉  
 相关文章
   回忆上海连环画学习班